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正在北京举行,本次展演汇聚全国22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,上海沪剧院经典剧目《芦荡火种》从全国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,于10月15日、16日亮相中央歌剧院,以沪剧名家和青年新秀双版本的形式,为首都观众呈现这部跨越时代的红色经典。

《芦荡火种》自1960年首演以来利创智投,始终是沪剧红色题材的代表作。该剧以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员阿庆嫂与新四军联手对抗汉奸刁德一、胡传奎的故事为主线,既保留了沪剧唱腔婉转中见锋芒的方言特色,又以紧凑情节和鲜明人物,再现了抗战时期军民间同心协力的斗争历史。
60余年来,上海沪剧院通过“梯队传承”不断延续这部作品的生命力——从初代演员奠定基础,到中坚力量反复打磨,再到“06级”“13级”青年演员的新鲜诠释,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“芦荡精神”与沪剧艺术的根脉。
程臻版阿庆嫂
洪豆豆版阿庆嫂
此次进京演出,双版本的并置成为传承中创新的生动体现。明星版由程臻、凌月刚、金玉明等资深演员领衔,以精准的表演还原经典魅力。程臻饰演的阿庆嫂,将地下工作者的机敏与忠诚融入每一个眼神与动作;凌月刚塑造的刁德一,突破脸谱化表达,展现出角色阴险多疑又色厉内荏的性格层次;金玉明则通过生动演绎,令胡传奎的蛮横愚昧跃然舞台。


传承版则由洪豆豆、施佳杰、韩朝群等青年演员挑梁,赋予经典更贴近当代观众的审美气质。洪豆豆的阿庆嫂在沉稳之外,更添青年女性的锐气与果敢;施佳杰通过细腻表演外化反派心理;韩朝群则在保留角色草莽气息的同时,注入鲜活的时代质感。舞台呈现也融入多媒体技术,芦苇光影随剧情摇曳变化,既保留戏曲写意之美,又强化了战争氛围的视觉张力。
两场演出反响热烈,剧场座无虚席。有老观众感慨“阿庆嫂还是那么灵”,年轻观众则惊喜发现“沪剧也可以这么好看”。《芦荡火种》不仅让观众重温抗战历史,更以艺术的方式传递出“军民同心、抗日救国”的精神内核。从太湖芦荡到首都舞台,这部作品始终以不同的演绎方式利创智投,让红色火种在一代代演员与一代代观众心中生生不息。
億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